现代化工作为贵州重要工业支柱以及特色优势产业,因其巨大潜力和特别优势,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贵州依托丰富的磷、煤、重晶石、锰矿、汞等矿产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磷化工、煤化工、钡盐、汞回收、橡胶加工等为主体的产业基础,培育了贵州磷化集团、贵州轮胎、黔希煤化工、红星发展等一批优强企业。无论是产业标签还是企业名片,都为现代化工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贵州全面夯实现代化工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踏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以来,贵州省全力抓好现代化工产业倍增行动各项工作,全省现代化工产业发展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至7月,全省规上化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24.5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16.5%。
作为现代化工产业的重要板块,经过多年发展,贵省州磷化工在国际国内具有强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贵州是我国磷矿资源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磷富矿资源最多的省份。据最新贵州省自然资源公报,截止2019年底,全省磷矿查明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7%,居全国第三位;磷富矿(P2O5>30%)查明资源储量,占全国的56%,位居全国第一位。
在资源优势的赋能下,贵州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磷化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开磷集团和瓮福集团两大国内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现战略性重组,组建成立贵州磷化集团,成为在全球具备重要影响力的磷化工领军企业。贵州川恒化工、贵州金正大、贵州芭田等企业也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贵州安达科技、贵州威顿晶磷等企业在高端精细磷化工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贵州磷矿、磷肥、磷铵、黄磷、硫酸生产能力和水平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产量在国内均排名前三。此外,贵州不断创新磷化工技术,提升磷化工的核心竞争力。
一路走来,贵州省多项工艺技术水平在国内、国际有着重要的“话语权”。贵州省湿法净化磷酸、高浓度磷复肥、三氯氧磷等生产装置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磷矿伴生资源回收利用、湿法净化磷酸等工艺技术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省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磷化工生产过程中回收氟硅碘资源、硝酸分解磷矿制取高纯度石膏工艺和磷石膏制酸联产碱性肥料等专利技术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饲料磷酸三钙、电子级磷酸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上述这些“制胜法宝”的赋能下,贵州磷化化工产业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工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和健全的产业体系。
据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贵州已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磷及磷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现有90%以上磷化工企业分布在贵阳市开阳县、息烽县和黔南州瓮安县、福泉市,已形成开阳—息烽,瓮安—福泉两大磷化工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