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金陵石化通过投入巨资、精抓严管,用行动不断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在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方面“蛮拼的”。
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苏省及南京市节能减排先进企业等称号,并成为江苏省VOC(挥发有机物)治理典型示范企业。
脱硫治气 不是说的
“你们的火炬怎么不见了?”近来年,企业实施“开门迎客”,很到厂参观的客人问同样的问题。
“火炬”常常被称为石化企业的“标志”。因其对环境的影响和造成资源的浪费,它一直是炼化企业“头痛”的问题。2009年金陵石化投资5200多万元建设第一座2万立方米干式气柜,以后又陆续再建气柜,轻烃吸收等装置。并实施工艺优化,将各个装置的不凝气、闪蒸气及粗汽油罐顶的油气,全部送至邻近的生产装置加工回炼。通过这些举措,逐步将火炬气全部“吃掉”,2011年6月1日,燃烧了整整30年的烷基苯厂熄灭,从此,金陵石化完全消灭了“天灯”。
“十一五”以来,公司累计投资20多亿元,实施了150多项环保治理和节能改造项目。先后关停了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烷基化、燃油锅炉等落后装置20余套。
2012年,金陵石化顺利完成了第一次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采用的技术和设备都是世界最先进的。目前,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清洁油品生产基地之一,2014年向江苏市场供应苏V汽油突破300万吨,每年可减少汽车向大气排放SO2 1.6万吨、VOC 20.4万吨。
1983年,公司成立一年后,700吨/年硫黄回收装置投产,其后逐步扩容改造。2000年,引进意大利KTI公司技术,4万吨/年硫黄回收装置建成投产,硫黄回收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公司投入3.65亿元,先后建成了10万吨/年硫黄回收装置、蜡油罐区与污油罐区呼吸气回收系统、铁路密闭装车油气回收系、产品装船油气回收系统等一批环保综合利用设施,有效减少了VOC的排放。“十二五”以来,公司投资10亿多元,实施热电烟气治理、催化再生烟气脱硫、环境风险防范等项目,并再建一套10万吨/年硫黄回收装置。
目前,这些装置运行正常,每年回收硫黄20万吨左右、火炬气万吨以上,经济和环境效益良好。
污水治理 不是喊的
多年来,金陵石化严格实施雨污、清污、污污分治,实现污水的分级回用。加强污水回收管理,每天进行用水、回水监控,网上通报,跟踪、监督、考核。
同时,密闭装置及系统污水井1242个,对含油污水井实施密闭管理。排污口与南京环保局联网,24小时在线监控,外排污水合格率保持100%。
他们还将200多万个设备的密封点,绘制成图形并录入“无泄漏管理系统”,把所有密封点全部分解到人,专人维护。此外,公司优化开停工步骤,安排环保装置后停先开,杜绝尾气不合格排放,真正做到“气不上天、油不落地”。
“2014累计回用污水443万吨、凝结水330万、假定净水157万吨。”该公司技术质量处高级工程师王丽介绍,污水回用总量创新高。
去年底,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正式中交。项目实施后,处理假定净水490万吨/年,达到除盐水标准。而取水量和减排量为340吨∕小时,既减少水消耗,又降低排污,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碧水蓝天” 不是口号
2013年11月22日,金陵石化首套热电脱硝系统投入运行,该公司“碧水蓝天”工程加速。
“十一五”以来,公司投入近10亿元,完成了数十项环保治理项目。其后,再投入6亿多元,实施“碧水蓝天”项目,继续完善水体、气体以及固体污染的治理,列入中国石化“碧水蓝天”工程的项目达27项,目前,已完成9项。
2014年,金陵石化完成了全部6台锅炉的脱硫脱硝改造。目前,运行数据显示,煤粉锅炉出口SO2控制在100mg/m3以内,CFB锅炉出口SO2控制在50mg/m3以下、NOx控制低于100mg/m3,全部符合国家新环保排放要求。
去年,金陵石化实际节能9.95万吨标煤。炼油吨取水0.326吨,同比下降2.4%。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2.67%、3.0%、39.14%、31.03%。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金陵石化将勇挑重任,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