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水洋化工区曾经“臭名昭著”,如今蜕变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区。眼下,园区最后一家化工企业的地块正等待新企业入驻,由此展开的“环保考试”也在进行中。
居民对化工区的投诉居高不下
临海市沿江镇的水洋化工区,紧邻浙江省第三大水系——灵江,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从中穿越而过。1990年,随着灵江化工厂在水洋化工区的落产,方圆一千米范围内的医药化工企业一度达到了32家。
经济上去了,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却牺牲了。没多久,清秀的灵江水变黑了,空气也变臭了,附近的百姓开始有意见了,水洋化工区也开始经历一轮又一轮环保整治。
2003年,临海启动水洋化工区整治工作。2005年,水洋化工区因污染问题被浙江省政府列入全省“811”三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成为全省11个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区之一。之后,30多家医化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转型升级手段,集聚成6家企业,顺利通过了“811”环境污染整治验收,成为全省首个“摘帽”的重点监管区。
然而,虽然经过整治,水洋化工区内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却未得到根本解决,周边居民对化工区的投诉仍居高不下。
新进企业要通过“环保考试”
面对这种情形,临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关停水洋化工区。截至2011年底,区块内的所有化工企业全部关停。
面对企业退出后的水洋化工区,如何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经济成了当地政府的头等大事。临海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才是唯一的选择。为此,“环保考试”成了当地政府遴选新入园区企业、把好项目源头审查关的重要举措。
曾经的汇丰化工厂地块,是水洋化工区最后一家关停的化工企业地块。日前,这块土地吸引了4家企业同时竞争。而竞争的方式,首先就是要接受一场“环保考试”。因项目中采用的塑料工艺可能会产生废气,一家来自黄岩的企业就在“考试”中碰了壁。也正是因为过不了“环保考试”这关,沿江镇招商引资企业有不少项目遭到否决。
据了解,在水洋化工区关停后,这个工业区块已被10多家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企业取代。原灵江化工厂的地块,变身成一家专业生产空气能热水器的高新技术企业。同属于沿江镇的外王工业区和亭山工业区,原先一度因水洋化工区恶臭而无人问津,现在,也陆续有30多家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入驻,这些企业的总产值是原先水洋化工区最高峰时总产值的1.6倍。
好环境带动商机
“通过整治,整个区域环境质量都提升了。引进好的企业,可以形成循环效益。而且环境好了,农副产品也相应增值了。”沿江镇镇长表示。
竹笋是沿江镇最负盛名的农副产品,但在水洋化工区最红火的时候,这个享誉市场几十年的地方名产却被贴上了“有毒”的标签。化工区关停整改后,沿江竹笋重新获得了市场认可。
曾在沿江办企业的林春芳也瞅准这个商机,在毛竹山上办起了农家乐园。前不久,正是竹笋上市的好时机,来这里挖笋、买笋、品笋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之前的“臭名昭著”,到不断引进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企业,再到不断发展生态产业,水洋化工区的关停整改对整个临海市的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