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行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有机原料 | 行业论文 | 技术交流 | 推荐企业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更多>>
2023中国(厦门)木质素资源
高盛:全球石油库存下跌降低布油价
"智能导钻"实钻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齐鲁石化获评工信部首批石化化工产
烟台:化工、医药和危化品企业特殊
中国石化深入实施“深地工程”保障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坚持“项目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碳酸锂等
                                 更多>>
   节能减排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浏览
发展新型煤化工一波三折 未来技术改革成关键
时间:2015-07-29  点击:756

 

      煤炭资源低碳利用模式是好的发展方向,但实际实施起来还有一些困难。低油价影响、实行碳减排、投资额严重超出预算这三大因素影响煤化工行业的发展。

  

 


     发展新型煤化工一波三折 未来技术改革成关键
  

  目前,我国煤炭的利用方式还是以直接燃烧为多,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工业燃气,总体效率比较低,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污染。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房倚天指出,现在比较严重的就是温室气体C2O的大量排放,其主要原因就是现行的煤炭消费方式和技术还比较落后。所以说,在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应该通过实施高效的洁净煤技术,发展新型煤化工,逐步实现煤炭利用过程中的CO2捕捉和利用,以及鼓励煤炭生产和利用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等方式,让煤炭资源低碳利用。

  

  煤炭资源低碳利用模式是好的发展方向,但实际实施起来还有一些困难。

  

  煤化工经过前期热火朝天发展后,随着油价的下跌,国内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进入一个发展新周期。7月7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煤制燃料示范项目建设,同时要坚持最严格环保标准,示范项目执行能源、化工领域现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或更高环保要求。

  

  此外,7月19日,首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大会上,山东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朱维群做了一个关于“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开发”的演讲。“如果严格执行碳减排要求,比如煤制油,要在原油高于100美元/桶的价格下才有竞争力。”朱维群表示,在低油价影响下,煤化工发展已经困难重重,未来实行碳减排,煤化工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现在企业的环保投资,其实都没有考虑到碳减排的成本,像煤制天然气,如果征收碳税,每立方米天然气的成本将推高0.5元,这将是煤制天然气的‘死穴’。”朱维群表示,行业内也向国家递交了碳税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减免、等到行业成熟的时候再征收的建议。同时,给予煤化工行业一定的财税补贴,并支持企业进行污染治理。

  

  另外,我国煤化工项目的投资额严重超出概算,这对煤化工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我国大多数煤化工项目投资超概算,虽然不同煤化工项目投资额超概算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却是一样的,不仅会导致项目盈利能力降低甚至长期亏损、令业主蒙受巨大损失,甚至会迟滞区域经济发展、增加银行坏账,影响整个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

  

  对煤化工项目跟踪研究不难发现:随着中国煤化工新建项目的增加和投资额的增大,项目投资超概算的现象愈演愈烈——统计显示:在近10年建设的煤化工项目中,约一半项目投资超过了概算。其中现代煤化工项目超概算的比例高达70%,有些项目投资甚至超出概算40%以上。

  

  为此,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尤西蒂建议,后期上马煤化工项目时,一要扎实细致地开展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客观公正地分析项目前景,做好可行性与不可行性_研究;二要尽量使用国内技术和设备,减少设备采购及后期设备更新与检维修费用;三要制定科学的项目实施计划与方案,并严格执行,确保项目如期投产达产;四要加强监管、审计,明确责任,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确保各环节费用在预算范围内。

  

  在重重压力之下,未来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之路如何走?

  

  未来煤化工生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加快环保技术改革的步伐,才能适应环保新常态,不断进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首先,煤化工企业应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主要是对传统工艺及相关系统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和升级,使产能消耗进一步降低,污染进一步减少;其次,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大力推进废渣和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依靠科技实现真正的清洁生产、高效节能;最后,企业还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优势,持续追踪煤化工环保科技前沿,适时推进现代煤化工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到节能环保项目中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石油信息网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pHqghUme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技术支持 :乐缘文化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111号

京ICP备20210172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