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煤化工这几年的发展,其主要质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高水耗导致的水资源问题、大量“三废”导致的环保问题、减排背景下巨量碳排放压力问题、油价持续走低形势下煤化工市场竞争力问题、煤化工发展战略导致的巨额投资收益利弊问题。从目前各种报道、论据和论点来看,以上几条似乎都是煤化工的硬伤,而且是致命的硬伤 。结论就是近些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之路完全是走错了,这些巨额投资似乎都是无效投资。我们认为,任何事情都需要辩证的看。在这里,我们想就以上几点煤化工的硬伤,再议一下中国煤化工的发展。
水不会成为制约煤化工的关键
煤化工高耗水这是一个普遍的认识。煤化工的水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西北大量的煤化工项目会不会导致中国西北地区水环境遭到破坏;二是水问题会不会成为煤化工项目正常运行的致命硬伤。
从目前煤化工基地实际来看:
1.绝大部分煤化工项目用水都是充足有保障的。已批已建在建项目用水都没有问题,但后续拟建项目用水的难度在增加。
2.从水权交易角度来看,煤化工项目用水是有保障的。从经济生态角度来看,煤化工项目的发展有利于西部生态恢复,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实际效果十分显著。
3.水成本对煤化工企业效益的影响会倒逼其进行节水技术方面的投资,从而实现进一步的降水。
4.煤化工用水中60%~70%是冷却用水,节水空间巨大。如神华包头投资的直接空冷年节约用水达到32%,效果非常显著。
所以,如果项目用水是在严格环保法规之下遵循科学合理的审批,水不会成为中国煤化工发展的制约因素。
技术进步完全能解决环保问题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新环保法首先从基本理念上将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从这一年开始,环评难过就逐渐成为现代煤化工的业内共识。虽然主管经济的国家发改委接连批复同意相关大型煤化工项目(如神华榆林项目和庆华中科煤项目等),但环保部接连否决了相关煤化工项目(如2015年2月苏新能源和丰煤制气项目被否、6月建设接近完成的潞安煤制油项目被否)。
对于环保问题,煤化工与一般化工企业相比,差别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关键的几条,一是起点,二是意识,三是投入,四是技术。从技术角度来看,煤化工业内对未来的环保问题普遍乐观,认为技术上不存在问题,更需要的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加投入。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经验不足,很多项目一开始采用的环保技术都是照搬的石化行业,结果发现现代煤化工与石化行业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很多企业随着经验和投入的增加,在环保和“三废”处理方面的处理已经做得比较到位了。后面技术进步的空间还有很大。
国家会考虑碳税对产业的影响
2016年4月22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签字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代表中国政府在协定上签字。这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减排问题上意志坚决。而煤化工是高碳排放的行业,很多人认为在这个碳减排的大趋势下,煤化工将面临最为严重的生存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