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的攻坚之年。围绕城市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规模化,我市展开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本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我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德阳的新举措、新成果,敬请关注!
4月28日,记者在位于德阳经开区的信义节能玻璃(四川)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几台机械手臂上下翻飞,将刚刚“出炉”的玻璃制品整齐划一地堆叠在货架上,这完全颠覆了人们过去的印象。“以往一说起玻璃生产企业,通常会被贴上高能耗、高污染的标签。”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黄如飞说,他们企业就是要摆脱这样的标签,在节能降耗减排的基础上,同样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近年来,德阳紧紧围绕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制定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工业节能减排,大力推进产业低碳化工作,加快绿色发展。
节能减排促工业转型升级
磷石膏综合利用,一直是我市工业节能减排的重点。我市磷石膏排放和综合利用主要集中在绵竹、什邡两地。据统计,2015年全市磷石膏产出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0户,全年共排放磷石膏551.1万吨;磷石膏年消化再利用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有8户,2015年实际消化磷石膏262.6万吨,利用率为47.7%;年综合利用能力约420万吨,实际消化量比重为63.2%。
“我市磷石膏利用主要存在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起步时间不长,产品以水泥缓凝剂、建筑石膏粉等低端建材为主,产品附加值低、销售半径小等问题。”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我市邀请四川省化工设计院编制《四川省德阳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分析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下一步发展方向和建议。并专题听取龙蟒集团、宏达股份、泰山石膏、蓥峰实业等磷石膏排放和利用主要企业意见,集思广益,努力有效解决磷石膏问题。通过采取严控产业规模、加大废物处置、实施磷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措施,有效提高了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
近年来,我市将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八条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意见,积极引导工业节能减排,加快绿色发展。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36%,超额完成省上下达降低4%的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41户企业淘汰生产线已全部停产,正进行设备拆除。2016年年耗能在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共81户,合计297.2万吨标煤。
另一方面,全市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新兴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16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市工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0.9%,园区聚集工业企业占全市的67.3%,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增加值比重达到31.8%。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企业如何节能降耗减排,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记者在信义玻璃看到了这样的答案。在企业厂房,约十万平方米的房顶组成了6.5兆瓦光伏分布式发电项目,在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和空余屋面的基础上,电力的整个产生过程清洁无污染,去年这个项目发电量约500万度,年均节约标煤615吨。同时,信义玻璃还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对废气余热中的热能进行动力回收,针对项目特点,建立了余热发电站,不仅减少了高温气体、酸性气体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更直接增加了企业的效益。“目前企业60%的生产用电为自发自用,年节约生产成本约4000万元。”黄如飞骄傲地说道。
为进一步加快德阳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2017年,市经信委将重点抓好项目跟踪管理、产业升级换代、推广示范项目等工作。
加强跟踪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在建的四川宏华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宏华石油装备产业低碳化技术改造”等8个2015年示范项目以及新申报的25个2016年项目,建立项目监督管理制度,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报送进度,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开展节能评估、节能量审核,并组织专家组对符合验收条件的产业低碳化项目进行验收。同时,继续跟踪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30万吨/年硫磺制酸低温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等19个已通过验收的2015年项目,鼓励企业进一步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和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实现节能减排综合效益。
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大力推进实施“四大工程”,进一步提高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一是磷化工转型升级工程,鼓励磷化工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换代,产品从传统的农业化肥级逐步向工业级、食品级、电子级、医药级提升,从根本上减少磷石膏排放;二是磷石膏综合利用提升工程,鼓励企业积极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降低磷石膏利用成本,增加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三是磷石膏制品质量提升工程,拓宽磷石膏利用途径,提升产品质量、发展高端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四是磷石膏制品市场拓展工程,大力推广磷石膏制品应用,鼓励房产开发商、建筑施工单位优先采购磷石膏制品。
大力推广示范项目,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编制《德阳市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及《德阳市产业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开展绿色创新与优化设计、产业制造工艺绿色化等新技术与设备开发,确保全面完成2016年41户传统产业企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完善绿色制造基础数据研发与积累以及信息平台建设,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改造,打造绿色产业园区,重点抓好德阳经开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加快广汉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什邡市废矿物油综合处理、绵竹市光大国际集团生物质及垃圾发电等项目实施,推动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重点项目点击
第三代核电绿色制造项目在二重实施4月8日上午,我市唯一一个被列入2016年度全国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重点项目——“核电复杂关键构件全流程绿色制造工艺创新及应用”项目在中国二重启动。
为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制造业绿色升级,培育制造业竞争优势,工信部、财政部在全国联合启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在机械、电子、食品、化工、家电等行业组织一批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重大示范项目。二重集团申报的绿色制造工程“核电复杂关键构件全流程绿色制造工艺创新及应用”项目于去年12月正式获得工信部立项批复。全省仅三家企业获得批复。
该项目由二重集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北京机电研究所、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组成绿色制造工艺创新联合体,以实现核电复杂关键构件绿色制造为目标,全面提升我国核电复杂关键构件制造技术的绿色化水平。据了解,项目总投资12682万元,其中二重集团自筹资金9982万元,国家财政资金支持2700万元,项目计划于2018年12月完成,届时国家第三代核电主管道绿色制造技术绿色化将提升20%以上,制造过程绿色化率提升20%以上,制造资源环境影响度下降20%以上。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国家第三代核电主管道质量水平、生产周期及材料利用率等综合绿色指标目前存在的一些制约问题。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能使国家第三代核电主管道的综合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二重转型升级,进而带动整个德阳装备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绿色发展,实现产业低碳化目标。
目前,二重集团通过自主创新,率先完成我国第三代核电AP1000自主化,基本完成CAP1400主管道制造,解决了我国三代核电大型设备锻造主管道工程应用的难题。(德阳日报记者 邱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