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效益低、环保问题凸显
煤化工产业迅速发展,不少项目动辄投资几十亿元乃至几百亿元,布局散乱、产业链短、水资源和环保瓶颈等问题逐渐显现,盈利水平难提升。尤其是在国际油价低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产业面临不小压力。
当前,我国煤化工产业处于产业升级爬坡阶段。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但精细化工占比低,一些项目处于低端水平,迫切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和化解产能过剩的供给侧改革,不能坐等油价上涨以摆脱困局。
“我国煤炭市场相对独立,煤炭价格受原油价格影响因素较低,但煤化工产品价格受油价低位运行影响较大,煤化工企业在原料成本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终端产品价格又大幅下降,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李寿生说。
煤化工产业工艺流程和技术集成尚需优化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认为,很多煤化工项目还处于示范阶段,工艺设计存在系统优化集成不够的问题,主体化工装置与环保设施之间、各单元化工装置之间匹配度不足,从而增加了投资和资源消耗,导致项目不能满负荷生产。
经历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现代煤化工散乱的问题也逐渐显现。煤化工项目投资大,能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许多地方不管煤质是否适应盲目上马,一个省有多个煤化工园区,导致项目布局分散,“先有项目,后有园区,再有规划”的现象屡禁不止。神华宁煤集团副总经理姚敏说,现代煤化工应发挥聚集效应,而分散布置对产业发展造成很大损伤。
产业链短、距离终端市场较远也是我国现代煤化产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日前,记者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2017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现场看到,参展企业展出的产品大多为原材料。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基本上是基础原材料工业,距离终端市场远。陕西化工集团副总经理尚建选说,现代煤化工必须在产品和市场需求联通,目前西北地区对下游企业的吸引力较弱,形成产业链任重道远。
此外,煤化工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不断增大。李寿生认为,今后煤化工产业的污染控制要求将更加严格,项目获得用水、用能、环境指标的难度加大。如何提高现代煤化工产业环保技术水平,降低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处理的成本等问题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同时,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国家先后制定或出台了若干产业政策,规范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但总体来说,现代煤化工产业尚缺乏系统的标准化体系,尤其是缺乏工程建设、环保安全、产品等一系列主要标准。
激发创新动力跳出发展陷阱
前几年煤炭价格大幅下滑、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给很多煤炭企业带来了深刻教训,他们纷纷把煤化工作为转型升级、摆脱发展困境的方向,希望借煤化工项目的发展迎来“第二春”。但是,工艺趋同、产品趋同,部分领域产能过剩,不掌握精细化工核心技术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障碍。专家、企业家认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以及制定相关标准方面不断努力。
一是加强煤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提高煤化工项目效能。飞扬集团董事长肖增钧认为,我国煤化工从技术创新起家,如果“倒”在老技术里会出大问题。要高度重视国内外新技术的趋势和变化,以技术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工艺流程和技术集成尚需优化升级等各类问题,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二是加强煤化工产业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上。王基铭、姚敏等人认为,在西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有助于平衡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但要注重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还应考虑产品结构和输送问题,因地制宜选择气、液、固、电的产品方向。同时,按照园区化、规模化、多元化、高端化的原则加强煤化工的合理布局。
三是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发挥聚集效应。尚建选、李寿生认为,应大力开拓煤制烯烃、芳烃新材料高端化、差异化的产业链,开创一棵枝繁叶茂的“产品树”。发挥煤制超清洁油品及特种油品的优势,煤炭间接液化能生产出石油化工难以生产的产品,可作为军民用航空飞机、航天火箭及特种装甲车辆的油品,以满足我国特种油品需求。
四是加快煤化工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产业未来的发展。煤化工产业急需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系统性的标准体系,包括综合标准、原料及产品标准、工程建设标准、设备标准、安全环保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