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行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有机原料 | 行业论文 | 技术交流 | 推荐企业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更多>>
2023中国(厦门)木质素资源
高盛:全球石油库存下跌降低布油价
"智能导钻"实钻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齐鲁石化获评工信部首批石化化工产
烟台:化工、医药和危化品企业特殊
中国石化深入实施“深地工程”保障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坚持“项目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碳酸锂等
                                 更多>>
   塑料行业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浏览
部分塑料薄膜特性总结
时间:2017-12-22  点击:783

 

       塑料薄膜品种繁多,可根据其各自的不同特性应用在农业、日用品、药品、建筑以及水处理、太阳能发电、电池隔膜、防弹玻璃等诸多领域。

  PVA

  聚乙烯醇(PVA)高阻隔复合膜,是以聚乙烯塑料为基材,将改性的聚乙烯醇水溶性液体涂布在基材上形成的具有极高阻隔性的薄膜。由于聚乙烯醇高阻隔复合膜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且符合环保要求,所以,该种包装材料的市场前景十分光明,在食品工业中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CPP

  流延聚丙烯薄膜(CPP)是通过熔体流延骤冷生产的一种无拉伸、非定向的平挤薄膜。它的特点是生产速度快、产量高,薄膜透明性、光泽性、阻隔性、柔软性、厚度均匀性良好,可耐高温蒸煮(蒸煮温度在120℃以上)及低温热封(热封温度小于125℃),各项性能平衡性优异。后续工作如印刷、复合方便,广泛应用于纺织品、鲜花、食品、日用品的包装,做复合包装的内层基材,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增加美观度。

  BOPP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透明软包装材料,是用专门的生产线将聚丙烯原料和功能性添加剂混合、熔融混炼、制成片材,然后通过拉伸制成薄膜。这种薄膜不仅具有PP树脂原有的密度低、抗腐蚀性、耐热性好的优点,而且薄膜光学性能好、机械强度高、原材料来源丰富,具有优异的印刷性能,能与纸、PET及其他基材复合,具有高清晰度和光泽度、优异的吸墨和涂层粘附力、高拉伸强度、优异的油脂阻隔性能、低静电特性等。在印刷复合领域应用较广,同时在烟草等方面作为包装材料。

  PET

  聚酯薄膜(PET)是一种热塑性的工程塑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聚酯薄膜的特点是机械性能优良,刚性、硬度及韧性高,耐穿刺、耐摩擦、耐高低温、耐化学药品性、耐油性、气密性和保香性良好,是常用的阻透性复合薄膜基材之一,但耐电晕性较差,价格较高。薄膜厚度一般为0.12mm,常用做包装的食品包装的外层材料,印刷性较好。在塑料制品中标示材质符号为1号。其再生料可再制成:单丝→假发、拉链锯齿;薄片→包装盒(蛋盒、文具L夹);聚酯棉→填充棉、不织布、聚酯布料。

  PA

  尼龙塑料薄膜(聚酰胺PA)目前工业化生产的品种很多,其中用来生产薄膜的主要品种有尼龙6、尼龙12、尼龙66等。尼龙薄膜是一种非常坚韧的薄膜,透明性好,并具有良好的光泽。抗张强度、拉伸强度、耐高低温性、耐油性、耐有机溶剂性、耐磨性及耐穿刺性均很好,且薄膜比较柔软,阻氧性优良,但对水蒸气的阻隔性较差,吸潮、透湿性较大,热封性较差。适用于包装硬性物品,例如油腻性食品、肉制品、油炸食品、真空包装食品、蒸煮食品等。

  PVC

  PVC薄膜与PET的优点相似,同属具透明、不透气、耐酸硷的特性,早期许多矿泉水的包装就是采用PVC瓶。但PVC由於制造过程可能因部分单体聚合不完全而释放致癌物,因此并不适於装填食品级物质,现多已改用PET瓶,标示材质符号为3号。再生料可再制成:水管弯头、人造皮革、电线覆皮、防火建材等。

  PS

  PS薄膜的吸水性低,但其尺寸安定性较好,可用射模、压模、挤压、热成型加工。一般依其是否经过发泡制程区分为发泡与未发泡两类。未发泡PS主要应用於建材、玩具、文具等,也可常见制成容器填充发酵乳品(如养乐多、健健美、多多等乳制品或乳酸产品)等,近年来亦大量使用於制成免洗餐具,标示材质符号为6号。再生料可再制成:即可拍相机外壳、衣架等硬质易碎、不具弹性之塑胶再制品。

  镀铝

  镀铝膜兼具塑料薄膜和金属的特性。薄膜表面镀铝的作用是遮光、防紫外线照射,既延长了内容物的保质期,又提高了薄膜的亮度,从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铝箔,也具有价廉、美观及较好的阻隔性能。因此,镀铝膜在复合包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饼干等干燥、膨化食品包装,以及一些医药、化妆品的外包装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石油信息网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pHqghUme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技术支持 :乐缘文化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111号

京ICP备20210172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