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新闻网讯(通讯员储金莲、王永鹏)走进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你能感受到一种蛮荒之地的原始力量与现代工业的交织碰撞,这样的碰撞,如何交织出和谐的乐声,依赖的是统筹规划者的高瞻远瞩与深谋远虑的谋篇布局。
带你领略新疆准东的壮阔辉煌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横跨吉木萨尔、奇台、木垒3个县,准东煤田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整装煤田,东西长220公里,南北宽60公里,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预测煤炭资源储量3900亿吨,占全疆储量的17.8%、全国储量的7%,是国家第十四个煤炭基地(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三基地一通道”。国家明确要把准东打造成“国家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国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把新疆作为国家能源示范基地,准东作为能源核心区和“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家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国家发改委结合准东循环产业发展,确定准东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2016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第31次会议明确提出将准东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封闭式电价区”,推动清洁高载能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明确新疆准东作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谋篇布局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之路
新疆准东开发建设历经10余年,已经初步形成煤炭、煤电、现代煤化工、煤电冶、新材料、新能源六大产业。到目前为止,入驻园区企业已达678家(规模以上企业29家),世界500强企业12家,全国500强企业21家,常驻产业工人及流动人口达8余万人,累计完成投资超2000亿元。
2017年以来,准东开发区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践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能源转换战略,加快清洁高载能产业发展,走出一条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方式,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立足最先进的技术,形成循环产业链,将原材料吃干榨尽。

第一是煤炭产业。目前,开发区已形成煤炭产能1.18亿吨,2017年预计煤炭产量达6000万吨,约占全疆(约1.5亿吨)的三分之一还多,发挥了煤炭开采规模化、高效化的优势,充分保障了产业和民生用煤,到“十三五”末预计形成煤炭产能2亿吨。2017年,在国家煤炭行业去产能的背景下,3月1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准东将军庙矿区总体规划》,至此准东5大矿区国家已批准了4个,新核准煤矿项目6个,核准规模3690万吨,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建设准东大型煤电基地的定位,彰显了国家产业升级和结构布局的决心。
第二是煤电产业。目前,开发区已建和在建的煤电、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超过三峡水电2250万千瓦装机容量。全世界输电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电压等级最高的准东—华东±11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国家电网公司和各电源企业的共同努力和推进下,将于2018年底全面建成投运,每年将向华东地区输送660亿度电,相当于送煤3000万吨,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940万吨。

第三是现代煤化工产业。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规划布局内新疆准东、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逐步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目前已初步形成新疆宜化化工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60万吨PVC、50万吨烧碱、8万吨三聚氰胺产业规模。国泰新华循环经济工业园一期20万吨BDO、6万吨PTMEG产业项目,BDO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已经实现单体规模全球最大、各项能耗指标全球最低、整体工艺水平全球最优的示范性工程。总投资1322亿元的新粤浙煤制气管道项目,于2015年9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建设;总投资1300亿元的准东5个配套220亿立方米煤制气示范项目正在加快各项前期工作。
第四是煤电冶产业。东方希望、新疆神火、新疆其亚3家各80万吨电解铝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其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电解槽均采用400kA以上国际先进标准,80%采用500kA以上电解槽;单体规模均在80万吨以上(全国平均规模37万吨),电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元GDP能耗小于1吨标准煤,能源综合利用率达到国际节能生产工艺标准。规划建设铝精深加工产业园2个,引进铝下游加工企业12家,铝液就地转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80%。

第五是新材料产业。准东开发区委托国内权威专业机构编制《合金新材料产业规划》、《煤化工新材料产业规划》等4个专项规划,重点发展合金新材料、煤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建筑新材料。依托准东240万吨电解铝打造合金新材料;依托国泰新华BDO及PTMEG产业项目,延伸发展氨纶、涤纶等化工新材料产业,与新疆棉花纺织优势结合发展混纺;2017年自治区把准东作为重点支持打造的两大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依托东方希望20万吨工业硅(一期10万吨)、15万吨多晶硅(一期3万吨)、协鑫10万吨多晶硅(一期6万吨)等硅基产业,打造全球大型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为发展新能源产业奠定基础;以电厂粉煤灰、电石渣、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为基础,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家具装饰、碳金制品等建筑新材料,采取循环利用、吃干榨尽的方式,变废为宝,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
第六是新能源产业。2015年国家能源局核准准东新能源基地建设项目,规划风电、光伏外送规模770万千瓦。随着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产业的发展,依托先进技术,形成煤—电—硅—电池片—电池组件—太阳能发电应用全产业链,大幅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实现光伏领跑,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开发区超前规划,提前布局编制完成准东千万千瓦光伏基地规划,将利用准东广袤戈壁和依托准东6级电网优势,打造光伏沙漠植被和谐共赢的新模式,清洁电量通过“疆电外送”工程送往华东地区,全力打造准东国家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随着准东六大产业的不断发展,力争在全国、乃至世界形成煤电冶、高纯硅、多晶硅、单晶硅、煤化工新材料、光伏组件等6个定价权,建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产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