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行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有机原料 | 行业论文 | 技术交流 | 推荐企业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更多>>
2023中国(厦门)木质素资源
高盛:全球石油库存下跌降低布油价
"智能导钻"实钻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齐鲁石化获评工信部首批石化化工产
烟台:化工、医药和危化品企业特殊
中国石化深入实施“深地工程”保障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坚持“项目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碳酸锂等
                                 更多>>
   行业新闻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浏览
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商用挑战重重
时间:2021-06-16  点击:515

 

“今年比去年的人多。”在近日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展台上,某电堆企业市场经理对记者发出感叹。现场未势能源、重塑科技、巴拉德等多家企业纷纷举行了新品发布和签约仪式,“里三层外三层”地聚集了来自电池整车、电堆系统、零部件、投资方及石油化工等行业内外人员。他们有的是来看新产品、有的是来找供应商,还有的是来给下半年市场形势探路……

与展会的“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市场“冰冷”的产销数据。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仅完成1277辆,同比下降56.8%;今年1-4月销量依旧不振,仅完成188辆,同比下滑32.9%。高歌猛进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动力系统发展慢 引进技术受限制

近年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迅猛,逐步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产业集群,但目前仍以示范应用为主,距离规模化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在德国莱茵TüV集团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李卫春看来,我国燃料汽车推广受限于技术突破。他指出,国内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常规功率为30-60kW,130-150kW功率尚未广泛应用,而国外丰田、现代汽车研制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功率较大,但受制于外企核心技术保护和成本高昂等原因,国内难以引进。

“国内外技术指标仍存在较大差距。”未势能源总裁陈雪松也向记者坦言,我国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仍处于验证与考核试验阶段,系统的集成度、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寿命、成本控制、氢气储存等方面和国外仍有差距,同时,电堆性能、关键部件材料性能与生产、部件与电堆封装等方面的水平都亟待提升。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长,涉及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卡脖子”问题,都将影响整体进展。“仅加氢站高频切断球阀一个部件,就依赖从美国、日本进口。”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介绍,氢能产业链与压力容器、管道、密封件等通用机械密切相关,突破氢能运输装备可靠性制造技术,是产业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石油信息网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pHqghUme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技术支持 :乐缘文化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111号

京ICP备2021017288号-2